close

[NOWnews今日新聞]最近在看一段足球記錄片的時後,在個別訓練中,教練跟新進選手提及許多踢職業足球上需要有的觀念,其中一段我特別有印象 :

「不要用你們過往的心態來踢職業足球,在如此競爭的地方,你一定要找出屬於你自己的致勝方程式,例如速度+精准的傳球+視野感 or 視野感+精准的跑位+禁區外20公尺射門能力,才能在這種地方有自己的立足地」

其實職場規劃不也如此? 每位成功的職場人士或者是企業,都有專屬的致勝方程式/商業模式。可能是因數A+B+C,那更厲害的,能做到A x B x C,把方程式的效用發揮到最大。

自我覺察,找出你的特長

在學校考高分的不叫特長,特長應該是你喜歡,而且做起來可以比別人輕鬆且達到不錯效果的事情。但往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特長在哪裡,原因無它,是因為自己沒有用心留意去觀察自己擅長的事,反而眼睛都盯著別人厲害的事。

以足球來說,可能很多人會把很會得分,很會盤帶當作是特長。但教練提到很會得分是結果,一定也是A,B,C等因數相互作用而來的。紀錄片中,某位選手的特長叫做視野感,是很快的可以判斷哪邊有空檔,預判對手的行動方向。配合上他的腳程跟身體對抗的素質,讓他在得分方面有比別人更多的優勢。

多留點關注力在自己身上,也可以問問自己的同事/上司/身邊的朋友,或許會找到你的關鍵因數。

模仿別人的方程式不一定是你的最佳解

前幾天看了篇文章,叫「迪卡儂你學不會,也不配學」。文章指出,我們多半看到的是別人的成功結果,但卻沒有想過是否他們有你所沒有的致勝因子,例如文章中所提到的家族資源支持。

投資銀行這條路對於當時在海外念MBA的學生都相當嚮往;然而當你進入這產業後,扣除掉那些幹技術活的時光,往上晉升後最重要的KPI就是帶業務進來。所以很多人在這個關卡會遇到相當大的瓶頸 : 因為你沒有辦法直接碰觸到一個好幾百億投資/併購案的decision maker。這也是為甚麼許多投資銀行會找財團/企業家/高管的小孩進來,因為他們天生就帶有可能的業務(從父執輩那邊)。或者是LINE就可以找到某企業的財務長,因為他們可能在哈佛就是同學了。

因為每個人資源都不同,所以明白了自己手上有哪些牌,優勢劣勢都客觀認清之後,好好創自己撐得起來的局,而不是單單的模仿。如此才能真正地創造屬於自己的致勝方程式,而非一個缺了某塊因子(你怎樣都得不到的因子)的商業模式。​不斷碰撞才有新的可能

這裡的碰撞,應該解讀為嘗試。嘗試不同的工作環境/公司,嘗試跟不同的同事合作,嘗試在不同的地區/國家工作,只有碰撞多了,才會漸漸理解自己的強項應該如何配搭,缺的那個因數能不能靠後天補強(如果不行,就快點轉換商業模式,不要一直錯下去,時光寶貴)。

如果我今天沒有做過銷售/BD,我可能都會以為我的天賦讓我可以遊刃有餘的做這件事(但事實不然);如果我沒有同時在外商, 本土, 以及陸資都有工作經驗,讓我反思了下適合我的工作環境,我可能會follow許多人的腳步盯著外商不放。我如果沒有跳出打工的體制,就不會知道我其實在管理上有一定的能力(因為我以前覺得我只會投資這項業務)。

這也是我很鼓勵團隊成員去嘗試自己想做的項目,這樣才會知道自己的極限以及適合的道路。

小結

很多成功的案例,就不是你我能效法的商模;只能在裡面吸取菁華,好好學習,不能照抄。與其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,不如回頭專注在自己的相對優勢,把自己的潛力跟資源透過一連串的巧妙組合,將效益極大化。

●作者:黃至堯博士/兩岸人資專家,擁有台灣、美國、香港、中國大陸多年HR暨顧問經驗,兩岸四地企業演講人氣講師。

●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,不代表《NOWnews今日新聞》立場

●《今日廣場》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,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,文章歡迎寄至:opinion@nownews.com

資料來源:今日新聞NOWnews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香港 黃至堯 特長
    全站熱搜

    蔡代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